今天心情沒有很好. 早上鬧鐘響的時候我正在作夢, 夢到以前某個男朋友跑來跟我道別, 說是要去某個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 在他身邊還有一個女孩我不認識, 是他的女朋友. 夢裡的我很感傷. 好不容易掙扎起來就模模糊糊出門上班了.
今天心情不好應該歸咎於效率太差. 現在手上有一個案子, 我預計要寫個一百頁左右, 但是今天頭腦不靈光, 掙扎了幾個小時, 後來放棄打算換東西做.
上週大老闆問我能不能給大家做個演講, 教大家如何和亞洲客戶應對. 我欣然答應. 打定主意後我就到網路上找看有沒有現成的資料. Google一下的確有一大堆, 有些很有用, 有些卻很蠢. 舉例來說, "和大陸人講話說話不要用太多手勢, 他們非常不喜歡這個." 有嘛?!! 不然就是, "和台灣人不要談到錢," 不談錢能做生意嘛 ?
這演講一下子就準備完了. 我只好又回到原本的案子苦思. 話說上禮拜我跟小老闆S去拜訪這位客戶, 結果他不知道怎麼了, 態度不是很好. S說他一定是"今天下床下錯邊了." 我覺得這位客戶為某些事有錯誤的認知, 但是又自以為是, 我想跟他講清楚, 但S看起來似乎不想搞成針鋒相對的場面, 我到後來就不說話了, 讓給S講. 無奈的事是到最後這案子還是我做, 和客戶沒有共識真的不太好搞. 唉不過我也只能盡力而為了...
後來因為效率太差我就提早回家了. 再這裡上班時間還蠻彈性, 一周做滿40小時就好. 非常黯然地回家後, 就看了一集六人行 (這是我的重要娛樂) , 然後就出門去散步. 我慢慢的在雪上走著, 踩著還沒融的雪/冰, 把腦袋放空, 看著和粗鹽一般大小的雪落下, 在零度下走了30多分鐘, 心情就慢慢好起來.
回家後打算泡澡放鬆一下. 我的熱水其實有一部份是地下水, 很乾淨, 但有硫磺味. 拿來泡澡很好, 拿來漱口就有蛋的味道. 一開始覺得很怪, 後來就都習慣了. 上次麥斯來, 說我公寓外有一股硫磺味, 我說我都沒聞到, 一定是太習慣了....
這裡的水真的很乾淨. 反觀在丹麥的自來水相當硬 (鈣質很多), 動不動就要除鈣, 洗髮精也要用很多才會起泡. 在這裡完全不用, 而且洗完還有點滑滑的. 有人說雷克雅維克是全歐洲最乾淨的城市, 一點也不為過. 好山好水.
好玩的是我同事竟然跟我抱怨說市中心有空氣污染. 哀哉, 我只能說, 這裡跟亞洲是中美洲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在這裡過敏的人很少, 事出有因阿!
寫了一堆有的沒有的, 好像都是碎碎唸. 希望我寫的東西會不會太無聊阿, 都沒有人要留言?
2008/01/28
低潮
2008/01/25
簡介
2008/01/24
Persepolis
話說上周末原本要去滑雪板, 但是發現裝備留在哥本哈根, 所以只好放棄. 結果週一的新聞說, 周末滑雪場湧入一萬多人, 路上大塞車(還好沒去)! 這代表30分之1的冰島人都跑去滑雪了... 想想還真誇張. 不過我完全可以了解. 上週的積雪品質很好, 很細很乾很鬆的那種. 每次走在路上, 我心裡就一直複誦 "去滑雪去滑雪去滑雪"
Sonja約我去看法國影展的開幕片, 叫Persepolis. 這一部動畫是在講一位伊朗女生的真實故事. 雖然是動畫, 但我覺得內容卻沉重的不得了. 片名Persepolis是一個波斯古城的名字. 不過Persepolis現今是一座廢墟. 以此為片名, 似乎在暗示現在伊朗的殘敗不堪.
故事從1979開始. 主角Marjane Satrapi見證了伊朗推翻君王制度與建立共和制度, 也經歷了後來的內戰及與兩伊戰爭. 主角在十幾歲時被送到維也納唸書. 只會說法文和波斯文的她與當地的文化總是格格不入. 三年後頹喪不已的她又回到伊朗與家人團聚. 但是經歷了這麼多事, 日子永遠沒辦法回到從前那樣. 更不幸的是, 伊朗也不是她所記得的家鄉.
在伊朗到處都有宗教警察嚴加監視, 男女不得逾矩 (例如在路上牽手). 為了讓日子好過一點, 年紀輕輕的她和當時的男朋友結婚了. 不過後來兩人爭吵不斷, 讓她相信這場婚姻其實是一個錯誤. 最後她決定去法國. 在機場送行時, 她的父母和她說, 伊朗不適合妳, 妳還是不要回來吧!
她抵達戴高樂機場. 坐上了計程車, 司機從後視鏡看著她, 問說, 妳從哪裡來? 故事到此就結束.
當然我們知道, 現實中的Marjane Satrapi後來一直定居巴黎, 成了作家以及畫家. 這部電影就是從她的自傳繪本衍生來.
是的, 這部電影有很多可愛幽默的插曲會讓人會心一笑. 但在這種反襯之下我覺得更加哀傷. (有幾個年輕觀眾倒是笑的樂不可支) 一是對於大時代變動的無奈, 二是那種沒有家的感覺. 我想後者是我比較能體會的. 來到冰島之前, 我已經陸陸續續住過五六個國家了, 當時我的家人或情人也都不在我我身邊. 很久以來我總覺得我是沒有家的人, 也總覺得我不屬於那個我在的地方.
非常奇妙的是這種感覺在結婚後消失, 到了冰島後更加明顯. 雖然我還是過著一個人的生活, 但是我再也不感到哀傷. 我不知道, 是否是因為我對冰島的想望已經蘊釀多年所致, 或者是結婚所帶來的安定感之故. 每當我的視線聚焦在幾十公里外的冰山, 海水, 或是幻麗不已的極光時, 我的腦袋就像被靜音了, 所有的思緒都被隔在一股巨大的寂靜之外. 我只能專心地注視著那個景色, 安靜到連開心的情緒都離我非常遙遠.
2008/01/21
冰島姓名學
說冰島人的名比姓還重要, 一點也不為過.
舉例來說, 翻開冰島的電話簿, 會發現這裡的排序是依照名字而非姓. 大家互相稱呼別人時, 只會叫對方的名而從來不叫某某先生. 再舉例, 冰島總統是Ólafur Ragnar Grímsson, 但沒有人會叫Mr. Grímsson, 只會叫Ólafur. 我在辦公室叫我老闆也是叫名字.
這是有原因的. 原來冰島人還是保留著"從父名"(patronymic) 的習慣. 如果我是女生叫Kristjana, 我爸爸叫Einar, 我的姓名就是Kristjana Einarsdóttir.
冰島歌手碧玉叫Björk Guðmundsdóttir, 從這可以知她是Guðmund之女 (dóttir就是英文的daughter). 冰島總統的姓是Grímsson, 由此可之他是Grím之子.
這表示說一家人的姓都不一樣!! (除非是兄弟或是姐妹). 其實這個習慣在古早的歐洲非常普遍, 但是後來就消失了, 只有偏遠的冰島還保留此慣例, 而且還是法律規定. 不過, 仍有極少數冰島人有代代相傳的姓. 譬如我的同事的外婆是有名的通靈者, 她們一家就有一個特別的姓. 可知政府有時會允許人們保留特別的姓以傳遞下去.
另外, 這裡的女生結婚後不冠夫姓或改姓.
當我同事跟我說這些時, 我馬上問, 要是歸化成冰島人的外國人也要遵循此例嘛? 他們說, 不久前政府還是強迫入冰島籍的外國人取冰島名, 這樣所生的小孩自然就不會有怪里怪氣的姓了. 不過現在法令似乎已經改了. 但是, 政府對於新生兒取名還是有規定, 一定要從某名單中挑一個, 不能隨便亂取.
講到這個不得不離題一下, 提到麥斯跟我說的事. 1987年有一對丹麥夫妻想把剛生的兒子取名為Christophpher. 但是市政府不給他們取. 他們聽到了就很不高興, 說會什麼Christofer可以, Christopher可以, Christoffer可以, Christophpher就不行? 後來他們告上法院, 贏了此官司.
寫到這裡我去查了丹麥的維基百科, 看到有人竟然做了統計! 以下是至1995年在丹麥以克里斯多夫為名的人數
Christoffer (4943)
Christopher (2132)
Christophpher (1)
Cristoffer (8)
Krestoffer (7)
Kristofer (21)
Kristoffer (3502)
我不得不想像, 當人們遇到那為Christophpher時, 一定會恍然大悟: 嘿嘿, 原來你就是鼎鼎大名的Christophpher!!!
2008/01/19
D
這篇跟冰島沒什麼關係.
每兩個禮拜, 我都會收到Dennis從尼加拉瓜里昂寄來的詩.
La distancia entre dos personas que se recuerdan
es, cada día que pasa, mucho más pequeña,
tan pequeña que, al recordarte, es como si de repente
fueras a regresar de nuevo, con tu sonrisa fresca
de princesa oriental.
即使翻成英文還是很有味道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persons remembered
is, for each day that passes, much shorter,
so short that, on remembering you, it is as if suddenly
you were going to return again, with your fresh smile
of oriental princess.
D是一個天生的詩人, 天性浪漫. 讀他的詩很難不令人心醉.
比起其他中美州國家, 尼加拉瓜令人難以忘懷. 我總覺得火山活躍的國家有股特別的魔力, 在那國度居住的人民也和其他不一樣. 同樣的當我來到冰島也有這種感覺. 到底是什麼我無法解釋, 也許是一種無畏的勇氣. 我只知道在某個層面上我是這裡的人.
D其實已經50多歲了, 有個非常年輕卻早熟的女兒, 和一個兒子. 兩個小孩都是醫生. 他們都熱愛詩.
我和D相遇是因為我在尼加拉瓜讀西班牙文. 早上四個小時是Rolando上的. Rolando是一個非常憂國憂民的文人, 我們上課談了很多當地還有台灣的政治和經濟問題. 下午的課則是給D上的. D每次都會帶學生到當地的教堂, 博物館參觀, 順便講解當地歷史. 第一次見到他我就非常喜歡他. 若是村上來說, 他會說 ¨是一種無法解釋的喜歡, 而且是相當的喜歡喔¨
尼國是中美州最窮的國家. 這是因為它經歷了非常坎坷的近代史. 但是那裡的人民非常有骨氣, 革命不斷上演. 里昂是尼國文人薈萃的城市, 出產了許多有名的詩人, 像是Ruben Darío.
寫詩也許是他們骨子裡流的血液.
我和D常常聊天. 他跟我說以前在山裡打仗的事, 說他以前的愛人怎麼死掉, 說在里昂發生的革命, 說數次火山爆發的情況. 我一直聽一直聽.
後來我終於了解到底為什麼自己如此陶醉於這國度. 在物質上這是一個絕對貧窮的地方, 精神上,我卻沒有看過如此富裕之處. 沒有醉生夢死, 沒有矯情做作. 只有非常堅韌的生命力. 不止樸實, 而是非常優雅地活著, 即使代價有時是性命.
我離開前他寫了兩首詩給我, 藍色非常優雅的字在A4的紙上. 他解釋詩的涵意給我聽. 一開始的我其實並不知道該怎麼看待這件事, 因為詩是在講道別的感傷, 於是我只有微笑道謝. D說, 如果我願意, 可以回尼國到里昂大學教書.
後來我繼續旅行, 南下到Ometepe. Ometepe是一個大湖裡的島嶼, 由兩座火山構成. Ometepe有著非常的完美的幾何形狀. 那裡非常的安靜, 天黑可以看到數以千計的螢火蟲. 我小心翼翼地保存那兩張紙, 在那個安靜的島嶼讀給自己聽.
後來我依舊不斷收到他寫來的詩, 他說之後要把那些合輯出版.
"冰島這裡下雪了. 你有看過雪嘛?" 我在email裡寫著
"不, 我沒有. 只在電影裡看過. 但也許你可以寄一些給我?" 他回
"這裡下雪的時候有種巨大的寂靜" 我說
"我正想著在雷克雅未克的寂靜" 他回著
Ometepe, Nicaragua
冰島文
Esjan
上週開始上每個禮拜兩次的冰島文.
我參加這一班是在Mimir開的冰島文第二級. 老師是一個有京片子的冰島人, 老喜歡在句尾加個"是吧," 聽的我有點痛苦.
我的同學約有十位, 都是中國人. 不知什麼原因好像都是沿海來的. 坐我旁邊的麗娟是溫州人, 和老公還有朋友來這開餐廳. 據說是這裡最大的中國餐廳, 下次帶麥斯去吃看看.
冰島文屬於北日爾曼語系, 跟挪威文 丹麥文 瑞典文 法羅文都是同語系的. 不過冰島文是世界上僅存最接近以前北歐海盜維京人說的話. 舉個例吧:
(中文) 我叫Mary
(丹麥文) Jeg hedder Mary
(挪威文) Jeg heter Mary
(瑞典文) Jag heter Mary
(法羅文) Eg eiti Mary
(冰島文) Ég heiti Mary
(德文) Ich heisse Mary
不過, 冰島語依然保留複雜的文法. 學過德文的都知道dativ(與格, 表"位置")和akkusativ(受格,表"受詞") 跟die der das的關係.
冰島語也有dativ和akkutsativ, 不過是整個名詞會改變. 冰島語沒有像the 或die der das 一樣獨立的冠詞.
譬如, 我家在Skeggjagata街, 我得說 Ég á heima á Skeggjagötu. Skeggjagata是主格, 但是要是用來表示我家的"位置", 我就要換成與格Skeggjagötu.
英文也有這些, 不過保留下來的很少. 舉例: I是主格, me 是受格. Who是主格 whom是受格. 挪威文, 丹麥文, 瑞典文也簡化很多, 一般名詞通常沒有與格或受格.
目前為止比較麻煩的是母音. 冰島文的母音約有 a á e é o ó ö u ú y ý au æ ei. 有些丹麥文也有, 不過發音天差地遠, 我一直不小心發錯.
有意思的是冰島字母有þ和ð, 古英文也有不過並沒有被保存下來. 這個的發音就跟現今英文"this"及"those"中的"th"一樣.
冰島政府不希望冰島語接受太多外來語, 所以他們有個機關會"發明"新詞. 比如說, 電腦是tölva, 收音機是útvarp都是近幾十年發明的新詞.
所以, 學冰島文是應該是一條很漫長的道路. 不過我的同事非常高興我去上課, 也很有耐心願意幫我糾正發音. 相對的, 當我在丹麥時那裡的人普遍比較沒耐心聽外國人講丹麥文, 要是聽不懂會直接用英文回你. 這裡有個免費線上學冰島文的網站, 這裡有冰島電台可以聽聽看. 感覺就是咕嚕咕嚕的!
冰島小孩從9歲或10歲就開始學英文和丹麥文. 不過我已經聽幾個人說, 當他們去丹麥時沒人聽得懂他們在說啥 (我心裡想一定是母音差太多的關係嘿嘿) 不過, 整體感覺下來這裡年輕人的英文比丹麥文好, 不過老一輩的很難說. 當我要是遇到老一輩的聽不懂英文, 我會換成丹麥文說通常就OK.
冰島跟丹麥的關係匪淺, 從1397開始受丹麥統治, 1918才脫離. 與其說統治, 不如說是丹麥王國下的自治區或許比較洽當. 早在幾十年前, 要是冰島人出國, 很多都是到哥本哈根去. 現在很多冰島人一出國也許會是去英國或美國. 不過這話題可以另闢一篇文章, 下次再講好了. 下課.
2008/01/16
泳池文化
雷克雅未克
2008/01/11
小聖誕
今天是一月六號 , 是西方所謂的小聖誕, 也是這裡把聖誕樹拆下來的日子. 冰島的傳說是:其實聖誕老人有十三個, 不是一起來, 而是一天一個! 不過呢, 來你家是會把偷你的禮物的 (真壞心)... 不管怎樣 今天是最後一天可以合法放煙火的日子.
冰島的煙火是由救難隊販售. 根據我的了解, 救難隊會幫忙搜尋失蹤的登山客或其他人. 像我座位旁的瑞典冰島混血美女 Sonja就是其中一員. 我上班頭幾天她都不在 , 原來是去找一名在雷克雅維克失蹤的青少年. (不幸的 找到時以為時已晚)
救難隊每年這一日會上演一場煙火秀 (難道是把賣不出去的煙火放一放嘛?)
Magga很準時的來我家接我. 當我看到她的車時, 我的下巴快掉下來了. 她的車 (應該是說 她老公的車) 根本就是一台坦克. 輪子是38英吋的, 車子可容納8個人.
她說她們夫妻倆是四輪傳動俱樂部的隊員, 他們的聚會基本上就是幾部車一起去開冰河.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 啥事都有可能發生, 所以相當精采刺激.
我們倆去她爸媽家, 接她老公跟三個可愛的不得了的小孩. 老大是個十二歲大的男孩, 英文很不錯 一直跟我幾哩括拉的講 (雖然我不是完全很懂). 老二只有八歲, 因為學校還沒教英文, 所以無法溝通, 是個害羞的小紳士. 老么是個四歲的小女孩, 一直跟我講冰島文, 當然我一點也不懂, 不得已只好用丹麥文跟她講話. 不過我想她也大概聽不懂..
煙火秀是在一個賽馬場空地. 當然這種活動少不了營火. 冰島人在跨年時會開營火晚會唱歌, 這次也不例外, 有合唱團在旁唱歌. 不過大家對這些歌都耳熟能詳, 不是很有耐心, 只想趕快結束好看煙火秀.
煙火秀其實還蠻漂亮的, 雖然沒有101精采, 但是在寒冬中觀賞另有一番滋味. 有些頑皮的小孩會把煙火丟到那堆火去, 煙火會歪歪的射出, 還蠻可怕的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不願意太靠近火堆).
Magga的老大在地上找到一袋還沒有放的煙火, 非常興奮 , 然後一個一個跟我介紹.
聽說這裡的煙火都是中國進口的, 所以很多都有中國名字. 我遙想小時候的煙火或是鞭炮好像都沒有這麼多花樣?
像是有一種是一條線, 中間有一點火藥 , 用力往線兩頭一扯, 就會爆! 還有一種會跳的叫"青蛙" ?
有人說 冰島人是花在煙火錢上最多的國家(以人口計算). 同事說, 跨年時很多寵物或馬都得打鎮定劑, 不然會神經錯亂. 這裡有一段雷克雅維克新年的影片, 看了之後我相信了.....
2008/01/08
Kringlan
2008/01/04
冬夜
從我辦公室的座位 我可以遠眺這位於雷克雅維克北方的Esjan
同樣的 我也在今天早上11點 看到天空漸漸地亮起
在下午4點又慢慢地暗去
在12月21日照最短時 日出與日落時間
分別為11:22 AM 與 3:29 PM
於是 早上我在黑暗中出門 搭18號公車 上班 下午五點又摸黑回家
我的"日照"來自於公司裡明亮的日光燈
以及辦公室裡一堆點燃的紅蠟燭
這樣製造溫馨氣氛 對我而言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
黑夜雖長 卻不冷 因有暖流調節的關係
目前大約是零度左右 比起以前經歷過的新英格蘭的寒冬
這不算什麼
當地上有雪的時候感覺起來很亮
這裡的黃色路燈照在白雪和為數眾多的白房屋上
還蠻浪漫的 (套句小愛所教的 還真有"fu")
不久後 這裡的日照時數會每天增加5到6分鐘
到了2/1 每天日出與日落就會變成10點與5點
到了6/21 每天日出與日落則是凌晨3點與半夜12點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電影 極地戀人
裡面有一幕是夏夜太陽在湖邊 幾乎沿著森林的樹梢運行
同事說
2008/01/03
物價
序
我選了冰島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也許是因為 那名字有種魔力
"冰島: 人口不多於三十萬 位於大西洋板塊交界處
用功的我做了不少準備 還貼了一些圖片在海報上
儘管如此 我心理暗自決定 不管怎麼樣 (不管多貴)
在大一唸書的時候 有一年學校突然發了一個公告
冰島政府給台大學生到冰島七個月學習冰島文和歷史
那時的我非常興奮 不過後來並沒有申請
十年後的我帶著兩箱行李來到這個夢想的國度
在飛機上我可以看到被雪覆蓋的山